央行数字货币,对银行的冲击有多大?

Connor 区块链交易平台 2022-06-29 206 0

不可否认,央行数字货币的创新发展,势必会给以银行为首的金融机构带来积极影响。但是,任何创新都有其双面性,在央行数字货币试点推广如火如荼的情形下,央行数字货币同样会给银行带来某些消极影响。

(一)央行数字货币导致银行的传统业务收入减少

从技术设计上看,央行数字货币具有无交易成本、支付即清算、以及离线使用等内在特点。随着央行数字货币在我国深圳、苏州、雄安、成都等地试点推行,并在不久的时刻有望全国落地,这势必会影响到银行的主营业务,致使传统经营业务收入锐减。

首先,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可能对银行的支付结算产品构成挑战。传统的银行卡消费、支付、第三方账户绑定、银行卡专用账户等产品,这可能与央行数字货币产生替代效应。然而,央行数字货币具有法律强制力,并通过统一应用钱包方式支付,具有便捷性、安全性、统一性等优势,这将会相当大程度地替代传统银行的支付结算业务。

其次,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可能减少银行的活期存款规模,增加银行的负债成本。鉴于银行日常支付的便利性,虽然银行的定期存款、理财产品的提取、赎回面临一定的成本和手续限制,但是居民始终愿意持有一部分高流动性的活期存款以备支付需要。然而,一旦央行数字货币发行之后,即便它并不支付利息(目前央行数字货币设计上不支付利息),但由于央行数字货币支付具有便捷迅速、平台兼容性高等优势,普通用户在未来可能更倾向于将银行中部分活期存款兑换成央行数字货币存放在数字钱包中,以备随时支付需要。

或则,随着央行数字货币的广泛应用,未来企业单位的员工工资可能通过央行数字货币形式发放,近期已经有不少互联网平台型企业(比如京东、滴滴等)尝试通过央行数字货币形式向员工发放工资。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银行的活期实现部分替代,可能会减少银行的活期存款规模,影响银行负债端的资金来源。银行为了维持活期存款的稳定性与规模性,可能会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来吸引储户,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银行的负债成本。最终,银行活期存款规模增加或是减小,则取决于央行数字货币是否付息、居民日常支付习惯以及对数字货币与现金电子化的偏好等。

央行数字货币,对银行的冲击有多大?

(二)央行数字货币给银行的金融基础设施带来压力

在区块链技术尤其是央行数字货币的深度应用背景下,央行数字货币将会对传统金融基础设施带来重大影响,这将会直接影响银行的业务运行。当前,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秉承着技术中性原则,坚持采取中心化的数据库账本技术,充分借鉴了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理念,决定了要克服其技术漏洞,必须在其发行、交易以及使用的各环节上加强技术建设,特别是支付终端上,可借鉴现有的第三方支付的成熟经验,确保存储和支付的安全稳定性。中央银行、银行以及各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对接方面也要求有完善的数据传输基础设施,实现央行数字货币流通各环节的系统兼容性。不过,面对央行数字货币的快速发展,银行在对接央行数字货币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依然乏善可陈。

展开全文

从技术设计理念上看,我国央行数字货币采取“中央银行—银行”的双层运营体系,主要侧重于对流通中现金的替代,但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将依然会保留现钞法定货币(纸币与硬币等),出现现钞法定货币与央行数字货币并行流通的局面。因此,面对这样的并行流通局面,银行需要对现行的基础信息系统和货币数据库重构或者更新,不断拓展银行的数字货币的服务链条,以满足现钞法定货币和央行数字货币流通的需要。而且,各银行需要搭建自己的数字货币业务库,用于接收和存储中央银行发行的央行数字货币。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银行增加在央行数字货币安全存储、保密性以及高效结算等方面的研发投入。从短期来看,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这会增加银行与央行数字货币业务相关的投入及运营维护的成本;不过,从长期来看,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银行通过代理发行与托管央行数字货币,这将可以有效拓展银行在区块链金融尤其是数字货币方面的服务链条,不断丰富银行的业务种类,提高银行的业务附加值。

央行数字货币,对银行的冲击有多大?

(三)央行数字货币可能给银行带来双向治理风险

央行数字货币的推行,将会对银行的治理产生重大影响,因为法定货币的“物质”基础发生了实质变化,它不再是传统范畴上的现钞货币,而是采取数字化形式的货币。诚然,相对于传统法定货币(纸币、硬币)的金融治理“盲区”问题,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确实具有内在优势,它可以降低传统法定货币的发行与流通成本,提升经济活动的便利性与透明度。通过利用央行数字货币的数字化特性,有助于实现货币的精准投放与逆周期调控,解决“负利率”的流动性陷阱困境。因此,央行数字货币将扭转甚至终结私人数字货币(比特币、莱特币等)对于传统法定货币的竞争优势。

然而,央行数字货币毕竟是一种创新型金融产物,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可以不绑定银行的账户,直接对接使用人的身份识别,故而它也摆脱了对于传统银行账户体系的依赖,有可能带来治理层面的风险。

而且,对于此类新型的金融产物,其一,央行数字货币给银行带来外部法律与监管治理风险。我国对于央行数字货币的立法几乎呈现出空白状态,无论是《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法》等基本法律,还是《支付结算办法》与《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等其他规范,都没有明确央行数字货币的法定发行权。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是否有法可依?公民使用央行数字货币时相关权利比如隐私权能否得到保障?公民使用央行数字货币时面对损失是否有相应法律救济?以上种种问题都是亟待立法者进行思考并在实践过程中加以解决。

其二,央行数字货币给银行带来内部治理风险。诚然,央行数字货币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会提升银行的金融风险防范水平。然而,央行数字货币毕竟是一种全新的金融产物,对于银行而言,这具有相当大的不熟悉性与应适应性。不难预料的是,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与流通,势必会因为央行数字货币创新发展与银行内部治理不平衡,对银行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贪污腐败以及反伪造变造货币等传统内部治理带来消极影响,对银行提升内部风险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由蜡笔聊最炫科技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央行数字货币,对银行的冲击有多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