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2023年投行利润“腰斩”,IPO承销规模降近1000亿,员工人均年薪少6万元
出品|搜狐财经
作者|汪梦婷
3月26日晚间,中信证券披露2023年财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600.68亿元,同比下降7.74%;归母净利润197.21亿元,同比下降7.49%;基本每股收益 1.30 元,同比下降 8.45%
2023年,中信证券主营业务收入“三降一升”。自营业务为唯一正增长业务,全年收入 193.95 亿元,同比增长 22.97%,其余经纪、资管、投行等业务均缩水。
具体而言,去年中信证券经纪业务收入152.01 亿元,同比降 7.81% ;资产管理业务收入 108.46 亿元,同比降 10.99% ;证券承销业务收入 62.46 亿元,同比降 26.61% ;其他业务收入 83.80 亿元,同比降 31.05%。
薪酬方面,2023年中信证券高管与员工人均薪酬再度调降,去年公司人均年薪77.59万元,同比减少约6万元;高管薪酬总额9463.06万元,为近年首次降至1亿元以下。
展开全文
去年投行业务利润“腰斩”,IPO承销规模降近千亿
在沪深两市新股发行阶段性放缓的背景下,券商投行业务受到重挫,“券商一哥”也不例外。
2023年,中信证券投行收入62.46亿元,同比减少26.61%;投行业务利润25.11亿元,同比减少48.88%。其中,IPO业务虽然仍排名行业第一,但承销数量与规模双双下滑。
财报显示,2023年中信证券全年完成 IPO 项目 34 单,同比减少24单;主承销规模 500.33 亿元,同比下降约998亿元。此外,完成再融资项目106 单,同比减少2单,主承销规模2278.80 亿元,同比增加约14亿元。
近期,中信证券投行又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今年3月22日,深交所决定对中信证券启动现场督导,因其保荐的联纲光电对于审核问询函回复内容不够清晰,所涉问题仍未能予以充分说明。
据了解,自2023年6月28日,联纲光电创业板IPO申请受理后,深交所已发布三轮审核问询函,要求联纲光电及中介机构就公司治理有效性、财务内控规范性、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性等事项进行核查说明。
引起外界较大关注的是,联纲光电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较高,深交所要求说明公司相关内控制度是否健全且能发挥必要的作用,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完善,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等问题。
联纲光电在回复中,列举了8家实际控制人家族持股比例超过90%,且成功上市的案例。作为保荐机构,中信证券也表示联纲光电已建立较为完善的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体系,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且能发挥必要的作用。
不少人认为,中信证券有“硬刚”、“逼宫”交易所的嫌疑。在深交所公告对中信证券现场督导后,中信证券回复媒体称,公司高度重视,将积极配合深交所对联纲光电项目的现场督导工作,及时报送各类相关材料。
即便是“券商一哥”,投行业务也难以走出“阴影”。据Wind数据,截至3月26日,中信证券今年共有31个IPO保荐项目,其中7个已主动撤回,包括拟于主板上市的中航石油、认养一头牛等,项目撤回率达到22.58%。
今年中信证券首发保荐收入锐减80%以上,市场份额也有所下滑,被华泰证券超越。Wind数据显示,截止3月26日,年内中信证券首发保荐收入2.01亿元,市场份额16.97%,去年同期这一收入为11.64亿元,市场份额为22.72%。
资管业务利润降18%,再度放弃华夏基金优先购买权
过去一年,中信证券资管业务收入108.47亿元,同比降10.99%;资管业务利润46.78亿元,同比降18.01%。
截至报告期末,中信证券资产管理规模 13884.61 亿元,同比减少约3046亿元。管理费收入20.93亿元,同比减少约8.5亿元。
2023年,中信证券控股的华夏基金产品成立数量仍保持行业领先,ETF规模和增量排名行业前列,货币基金规模实现较快增长。据财报数据,去年华夏基金实现营业收入73.27亿元,同比减少1.48亿元;净利润20.13亿元,同比减少1.5亿元。
截至2023年年底,华夏基金母公司管理资产规模为18235.64亿元,同比增加约1019亿元。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13176.44 亿元;机构及国际业务资产管理规模5059.20亿元。
中信证券持有华夏基金62.20%股权,是其第一大股东和实控人,不过在近期再度放弃了对华夏基金股份的优先购买权。
今年3月18日,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放弃华夏基金10%股权优先购买权的议案。同意天津海鹏转让其所持华夏基金10%股权,转让金额不低于4.9亿美元。同意公司放弃行使该等股权的优先购买权。
早在去年6月,中信证券已有过类似表态。彼时中信证券称,公司放弃标的股权优先购买权,不会改变公司持有华夏基金的股权比例及对华夏基金的实际控制,不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符合公司及股东的整体利益。
以此次转让价格4.9亿美元价格计算,当前华夏基金估值约353.7亿元。去年1月,迈凯希金融公司在收购华夏基金13.9%股权时,交易价格为11.5亿加元,当时对华夏基金估值约414.6亿元。
一年过去,华夏基金估值下降约60.9亿元,降幅约14.7%。
从财务数据看,最近三年华夏基金净利润规模均维持在20亿元以上,不过2022年、2023年净利润均有所下滑。
人均年薪77.6万元,连续两年下降
2023年,中信证券员工规模继续扩张,期末员工数26822人,较期初增加1080人。
薪酬方面,中信证券期末应付职工薪酬197.80亿元,期初应付职工薪酬198.20亿元,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208.52亿元。
报告期内,中信证券员工人均实发薪酬77.59万元,已连续两年下降。2021年-2022年,其员工人均年薪分别为94.70、83.64万元万元。
高管薪酬亦同步下滑。2023年,中信证券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9463.06万元,为近年来首次降至1亿元以下。2021年、2022年,中信证券高管薪酬总额分别为1.66亿元、1.04亿元。
2023年,中信证券董事长张佑君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504.72万元,2022年为561.36万元。此外,总经理杨明辉、财务负责人张皓、总司库李冏、执行委员马尧等6位高管薪酬也在500-600万元之间。
相比2022年,去年券商薪酬变化幅度不大,不过整体仍维持小幅下降趋势。
据Wind数据,在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券商中,方正证券、国元证券、国海证券去年人均实发薪酬分别为44.02万元、44.29万元、38.51万元,相较于2022年,方正证券人均年薪微增0.05万元,国元证券减少约1.5万元,国海证券减少约1.3万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