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委书记与雷军交流
10月28日上午,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到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调研智能终端产业发展情况。
他强调,要“强化创新突破、拓展应用场景、集聚产业生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打造智能终端产业发展高地”。
此次调研,王忠林先后前往鸿蒙生态(武汉)创新中心、小米智能家电工厂等地,还与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交流。他提到,希望小米集团推动更多智能终端先进技术产品在湖北转化生产,打造智能制造领域的示范标杆。
什么是智能终端?
简单来说,智能终端是一类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设备。大到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无人机,小到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运动手表等,只要具有单独数据处理能力的终端设备,都可以归纳为智能终端。
展开全文
(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取得关键性突破,终端交互方式及服务方式发生深度革新,推动智能终端进入万物智联、协同智慧新纪元。
智能终端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产业链深度融合了硬件制造、操作系统研发、中间件设计、应用软件创新及内容创作等多个核心环节,场景应用广、科技融合度高、市场空间大、发展潜力足,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也是连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重要桥梁。
国家层面也对这一产业高度重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其中提到,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到2030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在这一背景下,各地已纷纷展开布局。
今年9月,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杭州市数字经济局)就 《杭州市加快发展人工智能终端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此举意在“打造全国一流的人工智能终端产业高地”。根据《方案》,到2027年,杭州市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
10月,上海发布《上海市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026-2027年)》,明确到2027年,上海市智能终端产业总体规模突破3000亿元,打造3家以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消费级终端品牌,培育2家领军企业,实现三个“一千万”台规模,即人工智能计算机、人工智能手机、人工智能新终端规模各达到千万台以上。
湖北同样在积极发力。
湖北省智能终端产业基础好、创新实力强、发展前景广,已涵盖经济社会各行各业。在此次调研中,王忠林提到,要“围绕智能手机、人形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电、智能穿戴等重点领域,强化创新突破,抢占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制高点”。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
王忠林调研的其中一站,是小米智能家电工厂。这是小米集团首个自建智能家电工厂和小米“人车家战略”的关键支撑。项目2024年11月开工建设,今年10月28日正式投产。当日,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现身投产仪式。
“这是继手机工厂、汽车工厂后,小米的第三座大型智能工厂,在智能制造领域,小米又迈了一大步。”当日,雷军在其个人微博分享了这一消息。雷军表示,这座数字化工厂每6.5秒就能下线一台高端空调,关键部件可以实现100%AI视觉质检。
在此次调研中,王忠林与雷军亲切交流。他说,希望小米集团加快推进武汉智能家电工厂项目二期建设,推动更多智能终端先进技术产品在湖北转化生产,打造智能制造领域的示范标杆;发挥头部企业引领作用,吸引更多产供链企业集聚,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为湖北做大做强智能终端产业注入强劲动能。
调研中,王忠林还强调:
要着力推动智能终端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加强招商引资,着力引进一批上下游配套骨干企业,推动企业上链成群、集聚发展。
要加强推广应用,加速智能终端产品应用场景开放创新,积极拓展在实体经济、民生服务、数字消费等领域的应用深度,促进供给与需求良性互动。
要加强统筹协调,全力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强化要素支撑,持续打造良好产业生态,支持智能终端企业在湖北省更好更快发展。
来源:政知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