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军惨烈一战,指挥员重伤后奇迹般生还,军医连称罕见
1950年11月27日,志愿军第二十七军七十九师二三六团三营八连连长傅喜峰,奉上级命令,率全连并加强一个六〇迫击炮排,迅速向南穿插,攻打美军陆战第一师七团D连占据的1240高地。
这是一个极其恶劣的天气,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气温则低至零下30多度!
或许正是由于这恶劣的气候条件,使得傅喜峰带领全连一路穿插,均没有遇到敌人阻拦。当他们来到1240高地时,美军正在睡大觉。
傅喜峰和副连长各率领两个排的兵力,向山顶的美军发起了突然袭击。
就在他们快到接近山顶时,还是被敌人发现了,中美两军随即展开了一场惨烈的战斗。
由傅喜峰率领的这个加强连,全部200多名指战员打得极为英勇顽强,给美军带来了不小的伤亡。
被逼急了的美军不得不拿出他们的撒手锏——用榴弹炮来阻挡志愿军的攻势。
美军的榴弹炮火力强大,再加上八连所处的地形不利,使得他们很快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在这个危急关头,傅喜峰当机立断:为了保存部队的有生力量,必须马上撤下来,重新寻找进攻机会!
八连退到敌人的火力范围之外,傅喜峰通过望远镜发现美军为了避风防寒,都蜷缩成了一堆。
展开全文
“哈哈,敌人犯了战场大忌!用炮火轰!”傅喜峰敏锐地捕捉到这个战机,随着他一声令下,炮排战士立即架好了迫击炮,对准山上美军密集处一通猛轰。
得意洋洋的美军没想到志愿军会这么快发起反击,一下子被炸得鬼哭狼嚎,死伤甚众。
当他们气急败坏地用炮火进行报复时,傅喜峰早已带领全连转移到安全地带,避开了敌人的炮火轰击。
当美军气得破口大骂时,八连在傅喜峰指挥下,已经绕到高地另一侧悄然发起了又一轮进攻。
他们凭借岩石、沟坎等地形地物,隐蔽接近至距敌人不到100米处。
傅喜峰作为指挥员,决定放手一搏,断然命令迫击炮排:把剩下的炮弹全部轰出去!
在炮火和机枪的掩护下,八连指战员怒吼着冲上高地,将美军逼得退缩到一个环形阵地内。
傅喜峰见天将破晓,带领全连指战员发起一轮又一轮猛攻,终于把美军打得全部退下山去,成功夺取了1240高地!
“同志们,马上构筑工事,准备迎接敌人的反扑!”傅喜峰虽然知道战友们在两天中各只吃了两三个冻土豆,连续激战后早已饥饿、疲惫不堪,仍不敢有丝毫懈怠。
看到几名战士坐在那里大口喘气,傅喜峰急切地喊道:“光坐着不行!会冻死人的!再没有力气了也得活动活动身体!”
没过多久,美军果然爬上了对面的一个山头,用强大的火力进行反扑。
傅喜峰立即指挥全连指战员凭借地形优势与敌人周旋。不过他们没了炮弹,重机枪子弹也很快打光了,被敌人的炮火压制得抬不起头来。
紧接着敌人发射燃烧弹,把1240高地变成了一片烈焰冲天的火海。
傅喜峰的棉衣和帽子都着了火,把他原本已冻伤的身体烧得疼痛难忍,他雪地里翻滚了一阵才把身上的火扑灭。
没想到随后傅喜峰又被一块弹片击中腹部,划拉出一道长约10厘米的伤口。
傅喜峰紧咬牙关,用顽强的毅力把膨出来的肠子塞回腹腔中,准备继续战斗。
好在一名战士及时发现了这一情况,连忙用绷带把傅喜峰肚子上的伤口绑住了。
此时50多名美军已经偷偷爬到了山腰,眼看就要冲上来了。但傅喜峰身边的战友已经不多了,只有几名伤员还能坚持战斗。
傅喜峰带领战士们把手榴弹都搜集起来,当美军逼近时,战士们把手榴弹全部砸了过去。
这伙美军大部分炸死,只有十多名敌人丧魂落魄地逃下山去。
经史料记载,驻守1240高地的美军陆战第一师七团D连原本有200多人,在这场与志愿军的较量中,他们在武器装备、后勤补给均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绝大部分被歼,仅16人生还。
后来,这场惨烈的雪域大搏杀被命名为“1240高地争夺战”,被载入二十七军军史。
由于傅喜峰在此战最后一次反击中再次中弹受伤,当即昏迷过去。
好在赶来增援的部队及时把他送到团部包扎所去抢救,后又送回国内治疗,竟奇迹般地脱离了生命危险。
傅喜峰在身受多处重伤,尤其是肚破肠流、大量失血的情况下,竟然大难不死,奇迹般得以生还,这让给他治疗的军医也觉得不可思议,连称这种情况很罕见。
后来他才弄明白了其中的奥妙:由于傅喜峰在连日激战中只吃了两三个土豆,没有在肠道中积存太多食物,长时间作战后已是腹中空空,因此当他中弹后,才没有被细菌感染而致死。
伤愈后傅喜峰再度入朝作战,后来又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金城防御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傅喜峰历任五三七团团长、一七九师副师长、南京军区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等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