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为何纳入“新基建”?

Connor 数字货币交易所 2022-06-30 182 0

区块链为何纳入“新基建”?

自区块链上升到国家战略以来,区块链作为一项“去中心化”的新兴技术一直备受关注。为什么区块链技术基础设施能被纳入火热的“新基建”范畴?

1.让数据发挥巨大资产价值

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数据隐私协调、数据安全缺失、数据权属不清等问题事件层出不穷。虽然我们看到了数据的巨大价值,但互联网现状无法让数据发挥巨大资产价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即无法支撑数据成为生产要素。

区块链正好能够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的账户体系、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的应用,可以构建企业和个人的数字身份和数字空间,实现数据的确权。通过非对称加密的密码学和点对点网络技术实现数据的安全存储、访问、交易以及数据隐私的保护。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数据、算法、算力这三驾“马车”,其中数据更是其基础,但是当下社会很多数据是掌握在独立的中心机构中,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也无法得到保证。区块链具有分布式、难篡改、可追溯的技术特性,适用于解决人工智能产业跨机构协作的数据孤岛问题,打造一个更为公平可信的数据市场。

2.区块链重建信用关系

5G 促进万物互联,区块链构建万物互信,区块链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资料。未来数字基建必然从互联网阶段升级到价值互联网阶段。区块链就是基于可信的价值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升级版,区块链经济也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底层与后端技术,区块链自诞生起,就与基础设施这个概念紧密关联。区别于人工智能以训练、推理为主要环节的技术体系,区块链以 P2P 对等网络为基础、以密码学技术起家,重在数据存储与数据交互,相对而言更为底层、抽象。

基于其不可篡改、去(弱)中心化等特点,区块链曾被《经济学人》称为“创造信任的机器”,业界寄望区块链能在不可信的互联网环境中建立信任,搭建信任基础设施,消除中心化架构带来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经济生活中的信任成本。

依托互联网 P2P 对等网络架构,融合加密验证、共识机制等技术元素,区块链为互联网环境中创建信任提供了新思路,区别于传统可信第三方的中心化信任,区块链无需可信第三方就可在多方节点间创建信任联系。

展开全文

3.区块链—5G、AI、大数据等技术的连接工具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这些技术是明确目的、垂直性的技术,而区块链是横向的、连接性的技术。随着 5G、人工智能、物联网设备等新技术的兴起,我们越来越多走向智能化时代,会形成设备和设备直接交换信息、交换价值的社会。在这一前提下,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连接便是基于 5G 技术,而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契约,就将是通过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实现。

腾讯马化腾在《产业区块链》新书序言中表示:“区块链与云计算、5G 通信、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正在有机地融合起来,共同构成数字经济和智慧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这些新型基础设施,势必深刻地影响和重塑我们的经济金融组织和社会治理模式。

4.为法定数字货币提供支撑

作为新兴技术代表的区块链技术作为新基建的一部分,为我国发布的法定数字货币(DC/EP)的发行和使用提供基础设施支撑,最终服务于我国数字经济战略。

当 DC/EP 正式亮相后,如果把 DC/EP 与 5G、物联网、区块链以及跨链技术融合后,全社会各个独立的联盟链将彼此相连,链与链间的数据和资产传输将透明高效,DC/EP 将贯穿于所有的链实现支付结算自动化。

区块链作为融合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技术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目前已渗透到数字金融、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

5.区块链技术架构本身就有“强基础设施”属性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历程,公有链与联盟链已成为区块链的两种主要技术分类。公有链是面向全球所有用户开放的区块链技术架构,任何组织及个人节点均可按照节点规则自由加入或退出,享受全域链上数字资产等应用服务。联盟链是面向联盟组织内成员开放的区块链技术架构,节点在申请获批的情况下可加入或退出,享受区域链上数字资产应用及服务。因此,技术架构就决定了区块链能成为支撑节点间交互协作共享的重要基础设施。

6.区块链正逐步成为支撑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底层技术

区块链 2008 年起源于金融领域,现如今也逐渐成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十多年间,金融一直都是区块链应用频度最高、落地效果最好的领域。无论是加密数字资产,当前各国央行主导的法定数字货币,还是大型金融机构的支付清结算系统、证券交易平台、贸易融资平台等,都无法忽视区块链带来的利弊影响,均已或正在考虑将区块链作为重要的底层支撑技术。

-本文节选自我的新书《通证经济引领实现共同富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