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征文选登】剧本 | 郑明山:笪公留犊
笪公留犊
文/郑明山(山东阳谷)
编者按:自9月20日,山石榴编辑部与市委网信办、市文联作协联合举办“聊城市首届优秀网络文学作品评选大赛”以来,相继收到了各地网络作家的投稿和咨询。现陆续刊发部分投稿作品以飨读者!
投稿请关注下面征文链接!征稿内容一定要和聊城有关!!
万元大奖等你拿!“‘聊’望新时代 书写新征程”聊城市首届优秀网络文学作品评选大赛开始啦!赶快来参加吧!
(网络图片:山东阳谷博济桥)
剧情简介:
笪(dá)公笪一顺,江西德兴人,明万历十九年驾一牛车来阳谷任县丞,在任数年,清廉俭朴,政有惠德。卸任之日,牛生下一犊,亦留在阳谷不复带去。两袖清风,一车简素,感人至深,使阳谷人不能忘怀。
剧中主要人物:
笪公、笪公江西老家的邻居阿牛、驿站工作人员、驿站兄台、笪公断案中的金八和朴氏、河防工地的刘文书、县衙门口大柳树旁看告示的三位村民、送行的三个阳谷百姓、阳谷县衙喂牛的仆人
第一幕:笪公睦邻
[幕启:]笪公晨读(音乐慢起,朗朗书声传出。)
笪公草庐窗前手把书卷,或立或仰诵: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展开全文
[镜头慢慢变换为外景]天大亮。
笪公看窗外,起身,捉一扫帚,开始洒扫庭除,边扫便行吟: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慢慢转为画外音,声音由弱变强)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扫完院落,打开院门,立帚门旁,振臂呼吸,发现街上有残枝落叶,又拿起扫帚,扫街道。(此时,吟咏声停,扫帚划过地面声从喇叭传出,沙沙作响。)
(街巷远处,有来往担井水的人。一邻居担井水由远而近,停,与笪公语。)
“笪兄早!扫地呢!我给您送来两桶水,您不用去担啦!就多背几遍书吧!”
笪公看向阿牛,扫帚并没停下。说:“谢谢阿牛兄!”
“谢啥!前几天,您帮俺家写喜帖,俺还没道谢呢!我给您担家去吧!”
阿牛说着担水进院。笪公叹曰:“乡亲啊!乡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他人,但愿我也有能为民请命的一天啊!”
阿牛提桶出院,笪公拱手相送。(只有动作,不再有声音。)
此时,画外音响起:
“淳朴的乡风、民风和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了笪公的心田,使他甘愿做一个为民请命的公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落幕)
第二幕:笪公上任
(幕启)笪公揣好公函,整理好牛车,缓步启程。
同时,画外音起:笪一顺擢阳谷县县丞,即日赴任。
从此,笪公便开始了他廉洁自律的公仆生涯。
(路上场景,示:路途遥远,行路之难;路上行人,有峨冠博带者,有青衣小帽者,有坐华盖者,有负重前行者,形成鲜明对比,亦是匆匆。)
笪公行至大树下,右手握牛缰绳,左手搭凉棚望向路的那一头。(动作稍持续,继而又行,背影现)画外音起:三尺龙泉一丈书,上天生我亦何如,不能报国安天下,枉为人间大丈夫。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吾自幼习文,有放翁之志,今为县丞,亦当勤政,爱国如放翁,体恤百姓如吾乡邻。
到驿站,呈驿站景。
笪公停车驿站门前,有驿站工作人员出,接。(只有对话时的动作并无声音。)
笪公进,坐一桌旁,把杯盏,倒水。旁边一人,转身形,一手提壶,一手握杯,到笪公近前。
把壶与杯盏放在笪公近前桌上,拱手揖礼:“敢问兄台,看您眉清目秀,定是读书之人,但不知兄台这是欲去何方高就啊?”
笪公还礼:“在下江西德兴人,今去山东阳谷县任职,不知兄台早到,又欲何往?”
那人并未直接回答,在笪公对面坐定,说:“我听说阳谷也是民风淳朴,官爱民,民爱官的好地方,虽富不比江浙,但亦有张秋、七级、阿城运河三镇,也可造福一方百姓啦。想寻古访胜亦不乏可去之处。北通京畿,南辅黄河,可北上,亦可南下,是有为之地呀,老兄!”言毕拱手。接着又言:“我本沧州人,今南下湖广。”
笪公曰:“在下老家江西,民勤风淳,土肥野阔,我甚爱之。阳谷将是我的第二故乡,不求地肥物饶,只要有勤恳的百姓,有塞于天地间的浩然正气,足矣!到任即食官俸,自当尽心为民,以百姓心为心呐!”说完,扭头举目望向远方,面带殷殷期盼之情。
听罢,那人目视笪公,两眼放光,作惊喜状,视为同道。又举手揖之曰:“兄台宏愿,定是好官!”
笪公转头举手,含笑还礼,曰:“不敢奢望,尽心随缘吧!愿兄台施仁政,爱百姓,政绩卓然!”
两人四目含悦,相对,齐曰:“彼此彼此!哈哈哈——”
朗笑声,传出驿站,直冲霄汉,(驿站外呈夜景,现河汉,声有回响。)(幕落)
第三幕:笪公德政
(幕启)屏幕上一行字:笪一顺上任第二天。
(到县衙)笪县丞断案
县衙大堂下,跪着掩面哭泣的农妇朴氏,衣服补满补丁,神态憔悴忧愁,倒是旁边的被告金八趾高气扬,毫不在乎。大堂外挤满了百姓。
笪一顺威严端坐几案之后。
笪公放下卷宗曰:“吾县县令久未到任,此案不宜再拖。经走访以及调阅档案,朴氏状告金八一案,本县丞判决如下:由于金八横行乡里,恶贯满盈,屡犯禁法。以朴氏借小米一升未还为由,长期欺压朴氏,霸占田氏房屋农田,致使朴氏别无生路,才一纸诉状告到县衙,按大明律现将金八即刻收押教育,将朴氏田宅一并归还朴氏,赔偿朴氏一切损失。朴氏待秋后还周八小米一升半,算是两清!尔等还有什么话要说?”
令牌扔至堂下,金八顿时嚎啕大哭:“大老爷我错了,不该听别人的话,不该有贪心啊!”
朴氏与众百姓跪拜,口呼:“谢谢青天大老爷”;“谢谢笪青天!”
一桩久积堂前在百姓心中清楚如水的案子,在笪公明镜高悬的大堂上公正结案。因笪公不徇私情,判案公道,深得民心,被百姓称作笪青天。(画外音)
屏幕呈现时间:万历二十夏
大旱过后,又是水灾。
(场景切换)地点:河防工地。
笪县丞和百姓一起挥汗如雨,亲如家人。
笪一顺在烈日下挥动锄头,汗水湿透衣服,刘文书跑过来,接过他手中的锄头放在一边。
刘:“笪大人,您已在此劳累多日,还请大人多加注意身体,切莫像上次一样累倒在工地。”
笪:“早日挖好河道,筑好堤坝,百姓的生活也多一份保障,如今收成不好,百姓艰难度日,实在令人忧心......”
刘:“笪大人,您且放宽心,知道您变卖了家当接济灾民,县城里的商人、士绅在您的感召下,纷纷捐资购粮,赈济百姓。不少百姓见您清廉度日,此次又变卖家当救难,深受感动,纷纷自愿来工地义务做工,这工程肯定会早早完成的。”
笪一顺看着眼前百姓忙碌的身影,看着快要完工的厚实堤坝,望着滚滚远去的河水没有回答。(幕落)
(屏幕呈现)时间:万历二十一年秋
(场景切换)地点:县衙门口大柳树下。
百姓们围着告示栏讨论个不停。
村民甲:“看!笪大人把今年修筑河道的来往款项贴出来了,真是新鲜事!”
村民乙:“这是笪大人给咱百姓的“明白账”!大家都知道修堤建坝、挖河通渠这些活计,材料有些埋在地下,即使有肥己行为,也不易查出,可是笪大人不仅亲自到现场做工,还把来往款项列得清清楚楚,笪大人做官清清白白,对咱百姓更是实实在在,真是咱庄户人家的贴心人呐!”
村民丙抢过话头说:“是啊,是啊!笪大人就是咱的父母官!”
众人纷纷称是。
(画外音)笪公廉政爱民,深得民心!百姓也把他放进了心坎里。(幕落)
第四幕:去任留犊
(幕启)画外音起:
笪公在阳谷县任县丞四个年头,于明万历二十二年辛酉月丁未日任满。笪公清正廉洁,勤政爱民,有口皆碑,深受百姓爱戴。笪公就任时,所带一牛一车仍为私人物品。赤心而来,不带半茎草去,牛生一犊,亦留阳谷。
地点:城外桥边,笪公一木板车一牝牛,且行且回头。
忽,有三人呼喊着:“笪公——请留步!”飞奔而来。一人手拿一瓶景阳冈酒,一人带一箱土鸡蛋,一人提一提武大郎炊饼。
(激昂音乐起)未等三人赶到,一人追着一牛犊,紧跟而来。
笪公见状,止步停车,转身望着来人。老牛回头望,昂首哞叫,似在呼唤。小牛闻声,亦叫,似在应答。
(音乐停,牛的哞叫声时急时缓,焦虑难耐,让人不忍,催人生泪。)
三人赶到笪公近前,喘着粗气,说:“县丞大人,您今天要走,实在匆忙。我们不知,没能提前给您准备点东西,无以相赠,便把我们家中最好的东西给您拿来,请您收下!”
笪公曰:“百姓乃我衣食父母,我为百姓做事,享用国家俸禄,已深感满足,不能再拿大家的馈赠。只要大家觉得我还算个好官,把我的名字记在心中即可,请大家把自己的东西带回,让家中老人和孩子享用吧,这也算是我的一个不情之请,好吧!”
不等三人回话,县衙喂牛的仆人追着一头哞叫的小牛赶到。笪公未语,心中自是清楚。牛犊跑至母牛身边,头轻触母牛前腿。身体蹭着母牛的身体,娇嗔可爱。母牛舔着牛犊的面颊和鼻梁,似在安慰可爱的孩子。
仆人稍平息,立定躬身说:“县丞大人,这牛犊,您就带走吧,它没离开过妈妈,那是撕心裂肺的叫啊!让人听着,都不忍心!都不忍心呐,县丞大人!”说着抹起了眼泪!
众人听罢,齐说:“县丞大人?!”目光里荡漾着莹莹泪光,期待着……
笪公略加沉思,好似在给问话人一些思考和平复心绪的时间。然后坚定地说:“这是我,能为阳谷百姓做的最后一件事啦!我把牛犊留下,是我留下了一份牵挂,我心中有咱阳谷百姓啊!日后,我不能和大家在一起,就让小牛犊长大后为大家、为阳谷百姓服务吧!大家如果明白我心,如果理解我意,就请带着牛犊一起回吧!”
听后,众人齐呼:“县丞大人!县丞大人!您——慢走——啊!”纷纷抹眼泪。
三人垂手拎着各自带来的东西,低头转身,步小且沉,屡屡回头!
仆人牵着小牛随其后,刚转身又回头,仆人望着笪公,牛犊望着母牛。母牛望了一眼笪公,像似理解笪公此刻心情,回首一声长鸣,犹如起航的笛声,又好似在告别这片生活了四年的土地,还有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牛的哞叫声渐渐消失在无边的旷野里!(幻灯呈现一条乡间小路,弯曲通往远方。)
人们沉浸在了无尽的遐思里!
(画外音)明万历二十五年,也就是在笪一顺离任三年后,新任知县傅道重感念其德,在县城东门外护城河上重新修建石桥一座,刻“石牛流芳”图于桥栏,呈现的正是笪公去任留犊的感人情景。这座桥就是博济桥,也被称为廉桥。桥下当年的淙淙流水业已远去,可这座有着四百多年桥龄的博济桥,给阳谷人留下了一段可歌可泣触之可及的历史,留下了笪公去任留犊的光辉形象,留下了廉政为民的一曲长歌。笪公精神被阳谷县委纪委提炼为廉桥精神,在新时代的阳谷广为流传。
(幕落)——剧终
【作者简介】郑明山,山东阳谷县人,喜爱写作,梦想用文字作画。
抬头就能仰望晴空
顾 问(姓氏笔画为序): 王传明 刘东方 张 军 范清安 臧利敏
特约评论:卢 军 刘广涛 阿 勇 张厚刚
总 编: 踏清秋
主 编: 姜敬东
执行主编:宋昌敬
责任编辑:马美娟 国晓宁 若雪心禅
特约主播:虹 逸
《山石榴》编辑部
聊城市文联、市作协重点扶持公号
平台宗旨:荐精品 推新人 弘扬正能量
衔文字结巢,只因与您相遇,感恩有您!
【投稿必读】山石榴原创文学平台投稿须知
热忱欢迎有识之士招商、赞助及合作洽谈!
广告投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