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科学中心建设频现“科技范”
新工艺节省材料40%、节约工期20天,预计2026年建成,打造集研发、会展、服务等功能的“5分钟创新圈”
湘江科学中心建设频现“科技范”
正在建设中的湘江科学中心在暖阳下熠熠生辉,格外引人注目。 长沙晚报通讯员 徐坤 供图
长沙晚报11月27日讯(全媒体记者 贾凯清 通讯员 徐坤)连日来,长沙持续迎来晴好天气,湘江科学城建设现场呈现出一派火热景象。11月27日,湘江科学城首开区施工现场机器轰鸣、车辆穿梭,正在建设中的湘江科学中心在和煦暖阳下熠熠生辉,格外引人注目。这座矗立在湘江之畔的钢结构建筑,正以奋进的姿态引领着湘江科学城的发展。
湘江科学中心是湘江科学城的标志性项目,与正在建设中的长沙奥体中心隔江相望、一桥相连,总占地面积约425亩,总建筑面积约43.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3亿元。项目包含交易展示中心、科技服务中心、科学交流中心、湘江启航港、湘江创新港五部分,建成后将成为湘江科学城的科技新引擎,推动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核心示范区。
自今年4月全面封顶以来,湘江科学中心的建设全速推进,目前整体外立面已基本成形,进入幕墙玻璃扫尾和室外园林施工阶段,整体计划在2026年建成。
交易展示中心是科技成果交易和展示的重要场所,总占地面积约117亩,总建筑面积约11.9万平方米。目前东西立面的幕墙玻璃安装已基本完成,正在推进斜屋面铝板施工。在主体施工过程中,项目还采用了新工艺、新技术推进施工进度,针对异型钢结构,基于BIM模型实现了钢结构-机电-幕墙一体化施工,并引入3D扫描、焊接机器人等装备,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及精度。
科技服务中心是为湘江科学城提供人才服务、企业服务、政务服务及商业配套服务的场所,包括智慧城市管理及运营综合服务等平台,总占地面积约27亩,总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目前幕墙竖向精致钢已完成安装,玻璃安装进入扫尾阶段,正在推进斜屋面铝板施工。
科学交流中心是湘江科学城面向国际的科技论坛、交流和会务的活动场所,包括接待中心、会议中心,总占地面积约119亩,总建筑面积约11.7万平方米,目前幕墙玻璃安装已基本完成,正在推进斜屋面铝板和内部精装修施工。在建设过程中,项目不断创新施工工艺,用塔吊标准节搭建临时支撑体系,比传统工艺节省了40%的材料,节约工期20天;同时通过加强调度、加大投入,实现了主体结构提前58天封顶。
展开全文
湘江启航港是湘江科学中心首个全面封顶的项目,以面向前沿领域进行重大攻关的院士先锋团队和主力团队为主要服务对象,形成集科学实验、重点研发、核心技术攻关等于一体的花园式低密科研基地,总占地面积约103亩,总建筑面积约8.7万平方米,可容纳4个院士团队、1000余名科研人员入驻。目前,项目屋面、钢结构、幕墙玻璃等多项工程已基本完工,所有栋号的机电管线预埋、防雷接地及排水管道施工全部完成,各类设备正陆续进场准备安装。
湘江创新港分南、北两栋建筑,以科技初创型、成长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围绕湘江科学城产业规划方向,形成集共享办公、孵化中试、共享实验室于一体的全天候专业化创新服务平台,总占地面积约59亩,总建筑面积约8.2万平方米。目前,项目屋面、钢结构、幕墙玻璃等多项工程已基本完工,电梯已进场安装,地下室机电管线铺设基本完成。
“湘江科学中心是湘江科学城的引领性工程,能参与项目建设,既倍感压力,又深感荣幸。目前我们通过加力奋战,整体进度已达到了预期,接下来将抢抓近期晴好天气,尽快完成幕墙扫尾工程,加速推进室外园林施工,全力确保在2026年完成建设。”项目负责人表示。
从空中俯瞰,湘江科学中心五个项目呈扇形分布,以科学交流中心为圆心,半径500米内聚集着研发、会展、服务等功能模块,形成“5分钟创新圈”。这种紧凑的空间布局,不仅是土地集约利用的典范,更旨在让科学家、企业家、创业者在步行范围内实现思想碰撞与资源对接。未来,随着湘江科学中心建成投用,湘江科学城将持续释放创新活力,成为湖南科技创新重要增长极,为湖南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责编:刘茜
一审:刘茜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长沙晚报







评论